贝发集团

旗下品牌BRAND



公司动态

市场采购打造宁波外贸“新极核”

作者:宁波日报 浏览: 17113 时间:

被汪洋副总理称为四大新型贸易方式之一的市场采购,在促进外贸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显示了蓬勃生机。自2013年初设立以来,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年进出口额从11.9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64%。
  “入驻示范区四年多来,公司一个货柜平均减少综合物流成本1000到2000元,节约的仓储、报检等各项费用超过2000万元。”凯越国贸营运部副总经理吴大庆说。
  “示范区是基于宁波作为通关口岸进行通关、报检创新,通过流程缩减、手续简化等降低企业成本,既有利于采购型外贸企业的成长和集聚,又有利于中小外贸企业获得订单。”北仑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升表示。
  在位于北仑霞浦的海晖国际物流仓库,一批即将发往澳大利亚的木质玩具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正在装箱出运。“我们的检验检疫市场采购出口监管仓库,总库容2.4万平方米。每个月,这里要发出3000个左右集装箱,里面的货物从全国各地采购。”海晖国际物流负责人李峰向记者介绍道。
  自2013年初以来,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年进出口额从11.9亿美元增长到5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64%。2016年,示范区出口对全市出口总量贡献率达7.4%,并荣获全国“质量之光”质检创新项目(检验检疫)榜首。今年1-2月,示范区进出口总额7.7亿美元,其中出口7.02亿美元,进口0.68亿美元。
  市场采购贸易,被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称为四大新型贸易方式之一,在促进外贸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显示了蓬勃生机。作为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它是如何在宁波落地生根的?与蜚声海内外的“义乌模式”相比,“宁波模式”又有哪些独特优势?未来,这两种市场采购模式如何在浙江继续保持“双雄领跑”格局?
  破冰——
  市场采购“宁波模式”出炉

  2013年1月,在宁波检验检疫局部署下,北仑检验检疫局联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临港区域占地6.3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平台,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协作共建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其实,早在示范区建立之前我们就在个别企业进行了试点。2009年,鉴于贝发集团的产品特点,按照‘风险可控、科学监管’的原则,我们创造性地为贝发量身打造‘企业准入、源头监管、进库申报、出口核销、定期监督’的贝发模式。”北仑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张升告诉记者。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贝发集团逐渐由单一笔类制造企业向文具全品类供应链运营服务转型升级,引入以“市场采购+组合包装”为基础的出口配送模式。“一般贸易都是单一产品报检,企业需要分别获取供应商提供的换证凭条和检验证书,然后在口岸二次换取出境通关单,存在着单证核销次数多、时间长等问题。”张升表示,传统的监管模式已无法满足贝发等企业市场采购出口配送的贸易需求。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原本贝发独享的监管模式变成了一种制度性安排——成立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入驻企业市场采购配货后统一集中到监管仓库,在组货装箱前完成检验检疫监管,并可整合后将几十种货物一次报检。
  主营日用百货商品出口的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进驻示范区最早的企业之一。“我们出口商品有近万种,由于大多数国外客户的订单比较小,每单货值仅几百到几千美元,一个集装箱一般要装二三十种货物。”凯越国贸营运部副总经理吴大庆告诉记者,在示范区创建之前,这些出口商品要分批多次报检,从组货到全部完成检验,起码需要一两周时间。
  “入驻示范区四年多来,公司一个货柜平均减少综合物流成本1000到2000元,节约的仓储、报检等各项费用超过2000万元。”吴大庆为记者简单算了笔账。2016年,凯越国贸实现外贸出口5.6亿美元,其中在示范区组织出口的货物总值占比超过50%。
  不仅如此,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中建立的质量追溯机制,还促进了企业诚信经营。“以往,出口商品最怕在国外发生质量纠纷,由于货源来源广,彼此责任不清,影响了国外客户的持续采购热情。现在,再发生类似纠纷,我们只需按图索骥就能发现问题症结,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宁波世贸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泽昊,对示范区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试水——
  数据印证新贸易生命力

  记者在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采访时看到,挂着皖、赣、苏、闽等外省车牌的大卡车穿梭在园区,忙着装卸货。
  “2013年之前,我们仓库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这几年,随着示范区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我们的仓库面积扩大到1万、1.5万、2.5万平方米,今年估计会突破3万平方米。”宁波百川港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宇斌说,物流企业仓库库容扩张的背后,是市场采购贸易的急速增长,“作为配套企业,我们看好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潜力。”
  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6年,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1.9亿、25.6亿、45.1亿和53亿美元。2016年,示范区出口对全市出口总量贡献率达7.4%。
  示范区释放的改革创新红利,正在加速形成“聚宝盆”效应。宁波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贺建良告诉记者,自2013年示范区挂牌以来,园区引进了中外运、普洛斯、天翔、东南等物流企业,建成高标准物流仓库46万平方米;集装箱作业量保持30%以上增幅,2016年突破50万标箱。去年,园区企业共纳税1.7亿元,同比增长39%,创下历史新高。
  示范区集纳了检验检疫、海关等监管部门的各项创新。据介绍,示范区以“划区监管、口岸申报、组货查验、产地追溯”为核心,严格实行准入退出管理、分类管理、诚信监督管理、风险管理、质量调查与追溯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外贸物流成本,同时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关。去年以来,又取消了入区企业规模限制,增设监管仓进口工业品等查验功能,扩大化妆品市场采购试点,实现准入“零门槛”,试点产品“全品类”。
  “‘义乌模式’的特点是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实现一站式采购,进行集中查验和通关。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是基于宁波作为通关口岸进行通关、报检创新,通过流程缩减、手续简化等降低企业成本,既有利于采购型外贸企业的成长和集聚,又有利于中小外贸企业获得订单。”张升一针见血指出了两种市场采购模式的区别。
  监管创新,让示范区成为“政策高地”和“物流洼地”。数据显示,示范区每批货物平均监管放行时间仅为2个小时,累计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超过100万小时。目前,质量调查情况良好、无诚信扣分的企业实行信用放行模式,企业组货时间从平均1周至2周缩减到2个至3个工作日。目前,示范区共有入驻外贸企业552家,其中宁波市外贸百强企业36家,家乐福、宜家、DHL、UPS等国际零售采购巨头和跨国物流供应商均在此设立了出口配送中心。
  融合——
  业态叠加打开新空间

  在示范区检验检疫办公点的一侧,新建成的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已经投用。记者进入低温穿堂,看到码堆成垛的进口猪肉整齐地摆放在木质托盘上,工人们驾驶着叉车,把打包完成的猪肉运到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中。冷库内,每个货架都堆满了进口肉类,有的足有四五层,几乎碰到了天花板。
  “我们依托物流园区的地理优势和示范区的贸易优势,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交易市场’新模式。”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总经理张学民告诉记者,园区地处北仑港口中心腹地,距离临近的四个港口作业区最远不超过15公里,近的才5公里左右,而且公路运输便捷,这为发展冷链物流奠定了基础。“但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还是监管创新,确保运输过程‘不断链’,示范区正好是监管创新的一片试验田。”他表示。
  为推进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北仑检验检疫部门配备了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查验平台、检疫处理设施,顺利通过进口水果、肉类指定口岸验收复核。目前,物流园区已成为浙江最大的进口冷链物流集散地,建成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太古冷链两个项目,总库容近20万吨,来自80个国家的170余种进口农产品和食品入驻示范区。去年,示范区进口的肉类、水产品、水果、酒类商品金额位列全市第一,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3%、59%、47%和39%。
  冷链物流兴起,是示范区市场采购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近年来,示范区新型贸易物流业态不断涌现,而且各种业态叠加融合,比如“市场采购+出口跨境”、“市场采购+国际配送”、“市场采购+外贸综服”等。为此,监管部门积极打造“单一窗口”,实施“信息备案、清单预报、风险监测、组批核放、责任追溯”的出口跨境监管模式,助力业态融合发展。
  据了解,目前宁波联合的“天易通”、中基公司的“中基惠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已入驻示范区。2016年,“天易通”平台服务了1200多家中小外贸企业,实现出口跨境贸易额6000多万美元。同时,检验检疫部门还专门设立了输非采购商品配送中心,实施驻点查验监装,去年示范区对非洲贸易额达5519万美元。
  市场采购贸易还带动了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等高端业务的发展。“从我们的经验看,一票市场采购会带来上百票业务。”李宇斌说,“以前是物流公司全国各地去找货,现在则是货主主动找我们。”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示范区已联结了全国超过6000家供应商,并创建成为国内唯一的港口物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经过四年多的培育,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已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新贸易业态的典范。未来,我们将在跨境电商园区、进口保税仓、区港一体化等方面继续探索,努力打造贸易便利化高地,实现地方、企业、监管部门等多方共赢,使示范区真正成为宁波外贸的‘新极核’。”张升如是表示。
  声音
  综合施策,建设国际采购配送中心

  宁波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设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建设采购贸易产业集聚区;第二步,打造国际高端物流配送中心;第三步,形成临港商品专业交易市场。目前来看,第一步目标已基本实现,正朝着第二步目标迈进。与此同时,示范区内新型贸易物流业态不断涌现,而且呈现各种业态叠加融合的新趋势。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与宁波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共建“中国-中东欧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作为国检试验区核心区块之一,示范区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问题为导向,综合施策,用改革创新去突破发展瓶颈,全力打造国际采购配送中心,将高端物流配送和专业交易市场同步推进,实现融合发展。
  一是挖掘增量,打造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政策洼地。推出税收、金融、商务、物流等叠加的综合扶持政策,促进“流量”转为“增量”。针对新型业态,创新便利化监管模式,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外地企业落户和数据落地,提高港口服务附加值。
  二是补齐短板,推动示范区实现“物流园区+港口+贸易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口岸部门联动,以进口冷链为突破口全面实现直通直卸,推进示范区准港区化运作。加快冷链交易市场建设,出台税收优惠吸引企业落户冷链市场,同时设立出口家电、玩具、文具、服装等宁波优势产业商品展销厅,建设商品集散市场雏形;扩大出口跨境电商B2B监管模式试点,全面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
  三是集聚功能,打造海港口岸“一站式”集中通关平台。在已有的示范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园区“单一窗口”,深化检关合作,按照“一站式通关、一体化监管”的目标,实施“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并联式通关执法模式,合力打造口岸快速通道,提升联合通关效率。
  四是拓展空间,整合物流资源扩大政策惠及面。完善示范区预留用地规划,优化区内专项招商引资政策,着力引进示范区外物流企业和跨国采购巨头,加快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物流总部经济,进而扩大采购贸易政策试点企业范围,提高政策惠及面。在区内建设公共集中查验平台,打造海港全天候、全业务快速查验通道,吸引海港贸易、物流产业集聚。

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

浙江新闻等

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nbnews/201703/t20170321_33428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