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发集团

旗下品牌BRAND



公司动态

66年卖出1000亿支,中国造不出来的圆珠笔

作者:政商内参 浏览: 21157 时间:


 

近期关于圆珠笔的讨论一直不断
 

是因为2015年11月22日的央视热门节目《对话》

以小小的圆珠笔尖为题

刁难了三位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掌门人

而这场高峰对话的最初起因

是一年前李克强总理中国造不了圆珠笔的圆珠



 

纳尼?中国造不出好圆珠笔?

 



全长47分钟,大咖云集的《对话》火花不断
 

机械美学都意外客串了一下反面角色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搜完整视频来看看)
 

▼脱水版:小小圆珠笔尖难倒中国制造(2分50秒)▼


 

之所以造不出好笔,是因为造不出好笔尖


 

至于为什么造不出好笔尖
 

我们听到了很多解释,比如

 

顶级的圆珠笔,利润高于一台空调

而我们造的圆珠笔,利润只有几厘

 

又比如原材料配比特殊,只能高价采购
 

关键精密机械设备缺乏,只能高价采购

由于国外垄断和技术壁垒,有时候有钱也买不来

各行各业也都是如此

以至于格力因国内设备达不到要求

国外的又各种贵各种不给blablabla

只好建立了万人团队,自己研发设备和机器人

。。。

听到贝发老总说高端油笔的利润超过空调

一台瑞士产的笔头机要卖45万欧元

传说特别爱打赌的空调女王当众立下军令状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然而人人说的都很有道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从原料到设备到知识产权,千头万绪

似乎需要一百年才能逐一解决

 

这之前难道只能乖乖花大钱买受气

累成狗赚的钱却买不了二两狗粮?

 

要么继续忍受中国制造=廉价产品的标签
 

以及更多“中国没有好XX"的诘问?

勒紧裤腰带、啥玩意都从头反(shan)(zhai)研发?


 


就都麻袋。。。就都麻袋

机械君觉得咱得重新梳理梳理



 

小小笔尖不简单

 



 

这个中国人造不了的圆珠笔的笔尖,是由两个核心部件组成:金属圆珠、和锥形的金属底座(或称球座)。圆珠是个纯粹的圆球,但球座不是简单的碗状,而有着各种细小沟槽,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对精度的要求也十分高。

在大气的压力和油墨的重力的双重作用下,笔芯里的油墨流向笔头的球座里,黏附在球珠上。圆珠笔的书写原理,是利用圆珠在书写时与纸面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力,使圆珠在球座内滚动,带出塑料笔芯内的油墨(墨水),形成字迹。

↓↓两相配合才是一支能写字的圆珠笔↓↓
 

由于书写时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笔尖的圆珠需要采用非常坚硬耐磨的材料制成。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不锈钢和碳化钨。后者的质量更好,使用时间再长写起来都也很流畅。


碳化一种由钨和碳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硬质合金生产材料,呈黑色六方晶体,有金属光泽,硬度与金刚石相,化学性质稳定,是电、热的良好导体。加入碳化钛、碳化钽,还能提高抗爆能力,用于制造钢材切割工具,还有多种军事用途。

↓↓据说中国人造不好的圆珠↓↓

↓↓使用中的圆珠笔尖↓↓

↓↓蔡司纳米显微镜下放大30倍的圆珠笔尖↓↓


 


 

一支圆珠笔卖了66年

 



 

一款66年卖出1000亿支的笔,是企业主的好笔

一支笔的利润能超过空调,是制造者的好笔

一般人用不起的奢侈笔,是土豪的好笔

人人都能用得起、一支顶5支,是老百姓的好笔

而怀揣民计民生,胸怀兴邦抱负的一国总理

心目中的好笔,又应该是哪一种?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圆珠笔的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东方人用毛笔砚台,西方人用各种蘸水笔,两者都不适合出门旅行。后来出现了吸水钢笔,但这种书写工具易渗漏、易受气侯影响、需要经常灌注墨水,这些局限使得经常出门在外的记者尤感不便。


19世纪末欧洲就出现了圆珠笔的雏形。1888年10月30日,一位名叫John Loud的美国记者获得了圆珠笔的第一个专利,他为这种利用滚珠作笔尖的笔取名ballpoint pen,但没有商品化。后来英国和德国陆续有类似的设计出现,均因性能较差,没引起广泛重视。


 

直到1943年6月,另一位记者,匈牙利的László Bíró为他发明的Biro圆珠笔申请了欧洲专利。他采用类似报纸油墨的快干墨水代替传统墨汁,为避免粘稠的墨水堵塞Bíró在墨水管的顶端安装了能够旋转的小金属球,作为笔帽防止墨水变干,同时控制墨水流出的速率。


后来,英国政府购买了Biro圆珠笔的专利使用权,配备给皇家空军。飞行员从此告别钢笔,再也不用担心在低压的高空飞行后满身墨水了。二战期间,Biro圆珠笔由于坚固性和适应战场环境的能力在军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由两位记者发明的圆珠笔↓↓

 

1945年,美国人Milton Reynolds改进的新型圆珠笔供应美军,同时投入商业生产,这种号称第一支能在水下书写的笔售价12.5美元/支,以当时的工资水平,相当于现在的160美元,但昂贵的价格阻挡不了美国人对这种神奇的新型书写工具的疯狂追捧,上千人排队竞相购买,初次推出就卖掉了一万支。
 


真正把圆珠笔这种书写工具变得趋于完美的,是法国人Marcel Bich他1945年创立公司,并于1950年获得BIRO的专利,他的BIC圆珠笔创立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典范,也真正把圆珠笔带进了千家万户。1953年,在他的广告主管建议下,出于全球化的考量,为了避免自己的姓被念成不好的意思(你懂得),Bich把品牌命名为BIC。

 

↓↓BIC创始人:法国人马塞尔·比希↓↓

在BIC之前,圆珠笔都是奢侈品,由飞机制造厂生产,供应给空军、土豪和发烧友。Bich科学开发了制造圆珠笔的工业流程,大大降低了单位成本,1959年每支笔的29美分的价格销往美国,在一年内,竞争又迫使价格下降到了10美分以下。


从1950年至今,BIC已经生产了1000亿支圆珠笔,成了行业NO.1,圆珠笔的代名词。(中国如今一年能生产380亿支,3年就能在数量上追平BIC,然并卵)


↓↓1950年从László Bíró手中买的专利↓↓

原本卖10美元一支,改良了制造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垄断企业,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呀,居然自降到10美分,这比克是不是傻呀?

↓↓哪个在骂我?↓↓

咳咳,不是比克大魔王

是这位圆珠笔先生
 

↓↓


这支大家看着很眼熟的BIC Cristal圆珠笔,是1949年到1950年由DECOLLETAGE Plastique设计团队根据铅笔设计的,这款工业设计被纽约市博物馆纳入现代艺术的永久收藏。咱觉得它没啥设计、稀松平常,那是因为太经典,默认这就是圆珠笔原本的样子了。


这支笔66年都没有太大变化,仅有的三次改动,一是1961年不锈钢球改钨球,二是1991年在笔盖上被加了个小孔,以减少被误吸入后窒息的危险,三是2014年的升级版在笔尾巴上加了块适用于触摸板的橡胶。

▼BIC水晶系列圆珠笔的制造(3分24秒)▼


 

↑↑注意到视频左下角一直增长的数字了么?在我们看视频的这3分24秒里,有12307只BIC圆珠笔被售出。BIC官网上也有这样一个计数器。


油墨调和

圆珠笔的墨水分油性和水性。早年的圆珠笔写出来的字迹刚开始清晰,时间一久就会慢慢模糊。是因为当时油墨是用染料和蓖麻油制成的,日子久了,油慢慢的在纸上浸开,字迹就模糊了,不能长期保存。因此,有规定档案书写用笔不能用圆珠笔,只能用钢笔和水性签字笔,所以在中国圆珠笔的使用远不如欧美。

现在的圆珠笔墨水是胶装墨水,质地粘稠,类似凝胶,它的基底是混合植物性增稠剂的油,再加碳或不同色素来制造不同颜色的墨水。墨水的粘稠度很重要,要和机油一样粘稠才能粘到钢珠和纸上,但太浓稠的话,接触到纸张时笔头又会被粘住,或出现积墨,所以要经过严格的测试。。。


台湾产的笔一支能写400米,而外观差别不大的BIC圆珠笔,一支能写2000米,一片顶五片(咦?)。写完字得干得很快,不糊,也不会洇透纸面。。。这样的墨水可得老讲究了。然而咱造不了,这样的墨水也是需要从德国进口滴。

↓↓使用后的笔尖不干不粘↓↓


 


 

圆珠制造

要能写两公里,如果圆珠的硬度和耐磨性不够,写着写着被磨损变小,就得漏墨了。最早BIC的圆珠是不锈钢的,1961年起改用碳化钨。BIC是碳化钨粉末开始搓小球的。
 

↓↓粉末压成的毛坯颗粒↓↓

↓↓抛光研磨↓↓

↓↓研磨5天才得见天日的圆珠↓↓

↓↓检测圆珠质量↓↓


 

笔尖托座制造

墨水、圆珠和笔头的匹配,是生产圆珠笔的核心技术。要能写满两公里,一点小误差小磨损都不允许的,据说圆珠和托座之间只允许0.1微米的误差。


制作笔头的线材,有青铜、镍银或特种钢的,通过冲压或车铣成型。据说1999年,贝发花40万欧从瑞士引进了制造高端笔类产品的设备,在用完了厂家赠送的300吨专用线材后,放眼全国居然没人能制造同类线材:国内的原料都比较低端,容易漏墨、掉珠、耐磨性差,只能占领廉价的低端市场。。。这才是真正的恨铁不成钢哩~~

↓↓加工笔头↓↓

↓↓台湾造笔厂填装墨水的速度为11000管/小时↓↓
 

↓↓组装笔头↓↓

↓↓BIC自主研发的制作笔壳的机器↓↓

 ↓↓笔壳的原材料↓↓
 


 

 ↓↓机器检测笔的性能↓↓
 

 ↓↓人工质检↓↓
 

这几天机械君找了各个版本的制造解密来看,国内比较常见的是台湾Discovery制作的中文版《生产线上》,可能很多盆友看过。还有一段刚好是在BIC公司拍摄的,擅长磨洋工的机械君每天眼瞅着发文时间又双叒叕赶不上,就试着翻译了一下:

▼Discovery:BIC圆珠笔制造过程(7分01秒,中字)▼


 ↓↓老幼咸宜,人人能用的笔↓↓

如果有一种书写工具能让我恨不得马上把手上的正在码字的键盘扔在一边。。。立马拽过手边任何的纸张,在上面任由笔尖滑动驰骋。只有它,能生发出一种没有目的书写:不知道要写什么,可能是脑子随机蹦出来的几个字符,在不然就画几个圈,划几道线也好,只不过享受那一种顺滑感,感受那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墨迹的鲜泽凝练感。我想,在我的生活中,这样东西一定是比克圆珠笔——《我的恋物癖之一 · 比克圆珠笔》by 小猜在南半球
 


 

有趣的是,人们很少会用完圆珠笔里的所有墨水,因为很便宜,经常用用就随手丢弃了。为此很头疼的BIC公司请智利圣地亚哥的TBWAFrederick公司做了广告,呼吁大家莫要浪费。。。由于这篇文章已经很长了,为了缩减篇幅,机械君把几幅广告拼在一起,能写两公里是啥概念,大家感受一下

↓↓两公里=6座埃菲尔 / 4座帝国大厦 / 2座伦敦桥↓↓

 ↓↓巨著的进度条↓↓

(写完一部 圣经/哈利波特全集/权力的游戏/飘 所用掉的油墨量)

BIC表示Crystal的墨水能写2公里,有位onion朋友专门查了资料,原来有人真试验过,而且不止2公里,是2.173公里。


 

这种一口气能写两公里

还卖白菜价的圆珠笔,中国造不出来

不是因为原材料和设备都得进口,做出来比人家贵

而是因为咱不需要这样的圆珠笔

咱换代快呀、咱全国都用签字笔呀

现在每人每天能写几个字能

这种便宜笔一支差不多能用一辈子,多没劲


其实也不能说BIC完全专注,除了做了67年的水晶笔,他们还做了很多其它类型的圆珠笔,例如一次性打火机和剃须刀,还涉足运动器材,被誉为最早的快消品之王,然而,圆珠笔始终是人们想起BIC的第一反应。

 ↓↓BIC全系列产品↓↓

 ↓↓BIC公司里好像横戳着一支水晶笔。。艾玛丑↓↓

BIC的圆珠笔是全世界公认的好笔

它好在出水流畅、书写清晰、好在顺滑耐用

 好在这样好用的笔,一支只合人民币两块多
 

对文化的普及和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要说创造了多少利润,它肯定不如空调

但好的产品,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价值
 

真正伟大的产品,奉行的是大道
 

能够润物细无声改变人的生活

造福大众、甚至创造一个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看,BIC圆珠笔是伟大的产品



 

为什么中国一定得造好笔尖?

 



 

2012年贝发集团砸6000万研究圆珠笔头时,有人曾算过一笔账:瑞士笔头加德国墨水,合计0.126元,再加上笔管、外壳等塑料配件,一支圆珠笔的成本是0.233元,而出厂价却只有0.245元,利润空间只有1分2厘。(中性笔能赚两倍,一支的利润有2~3分钱哩,欧耶)


据说如果突破笔头、墨水等核心技术,实现完全国产化,无需再进口原材料,整支圆珠笔的成本还可以至少降低5个百分点。(可一支能顶5支用的BIC Crystal,零售价也不过两块多一支啊,拼个毛线啊?)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的石院长

在《对话》中引用了机械美学217期的标题

日本人说跪,全世界的机器人没几个能站着


 

虽然经常说些日本词

但机械君真不是日本人
 

(真日本人哪敢说这么拉仇恨的话)

在全世界精密减速机领域

日本人具有绝对的优势

咱起步晚一时无法赶超,略心虚

但德国瑞士美国的制造业都很强

为何没磨刀霍霍地与日本人正面交锋

却安于购买他们的减速机

是意识形态类似,没技术壁垒

还是,在憋大招呢?


 

中国占领了全球80%的圆珠笔市场

一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

差不多每个地球人能分到5支

造笔企业去倒逼原材料和设备制造行业
 

自掏腰包、以己之短,血拼人之长

这是缺乏自信却又过于自我的表现


 

据说国内生产的比克二色shine笔

笔芯没问题,写起来却晃荡

谁说造笔就必须能做最好的笔尖

靠进口不代表无能,咱心虚个啥呢

在笔杆上精益求精有何不可

 

笔尖造不了,连笔杆也不好好造

才真的再没人带咱玩了呢


术业有专攻、凡事皆有取舍

在协作的社会,关键不在于没有短板

而在于有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笔头线材是日本德国的,墨水是德国的

最精密的笔头机床是瑞士的

这些公司为啥不自己造笔

反而任由中国人做大,他们勺么?


 

其实,现在这些国外公司

已经是在指着中国人买他们的产品过日子了

钱是一家赚不完的,何必亲自出马逼死别人

 ↓↓

 ↓


让.他.们.互.相.斗.啊
 


 

《幸福来敲门》中有一段著名对话

如果一个面试者的衣服邋遢
 

面试官依然聘用了他,为啥?

他一定穿了一条考究的裤子嘛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
 

不养猪还就能没肉吃了?

如果隔壁老王擅猎,村口老张擅渔

别打死他们,咱专研种菜即可

没人高攀、没人俯就、彼此需要,谁都离不开谁
 

如此协同、共赢、相生,才是健康的商业生态


 



最后轻松一下,看看几幅用比克圆珠笔画的画

 ↓↓机械美学粉丝、工业设计师Evil Gentleman·蒋作品↓↓


 ↓↓朝鲜设计师in-jae Byun的科幻漫画故事↓↓


↓↓其他歪果仁的画↓↓

 


 

 ↓↓MIA by Helena Hauss ↓↓

 ↓↓下面都是葡萄牙籍80后画家Samuel Silva的作品↓↓

 ↓↓左边是照片,右边是画↓↓

 ↓↓没错,这都是用彩色比克圆珠笔画的↓↓


 

一年造几亿支笔,未必能画出这样的画
 

囤一车比克没日没夜模仿,也拼不过这些画家

专注才能专业,独一无二才有存在的价值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账号:《机械美学》《政商内参》

http://view.inews.qq.com/a/20160123A01BHE00?refer=share_re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