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发集团

旗下品牌BRAND



公司动态

贝发妙笔写天下

作者:贝发集团 浏览: 28408 时间: 2005-01-08

  凌晨3时,灯火通明的宁波贝发集团“中国制笔城”内,上千名熬红了眼忘记了疲劳的员工使劲地挥舞着双臂,欢送一辆辆装满了集装箱的大卡车离开厂区。随着这批为沃尔玛赶制的贝发笔早晨7时准时交货上海,贝发集团今年5月份刷新了月出货超1000万美元的纪录,创下了全国制笔行业的历史新高。
  创业10年,“贝发”缘何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制笔王”?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感受最深: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内燃机”,企业无品牌,就失去了自我造血功能,就没有生存之地。
  每三天获一项专利,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就在贝发集团迅猛拓展海外市场之时,一封加急电报放在了总裁办公桌上:圆珠笔漏油,索赔4万多美元。质检报告说明,轮船经过赤道时集装箱里的温度高达摄氏60多度,造成漏油。
  那时,漏油是中国制笔业的通病。其实,国外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克服了漏油关,关键在于用上了新的油墨添加剂。症结找到后,贝发人马上和美国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油墨添加剂,成功地解决了国产笔漏油的顽症。
  然而,漏油事件却让总裁邱智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贝发笔难以打进欧美主流市场的关键是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也就是缺乏品牌意识。只有打进主流市场,人家才会承认你的品牌。
  于是,贝发办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内外招揽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公司每年提取不少于5%的销售额作为研发经费,2003年研发经费达销售额的6%,至2003年底,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1亿元,平均每3天开发一个新产品、申报一个新专利,公司共获得专利368项,其中欧美专利6项,专利总数在宁波市排名第一,是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
  贝发集团靠科技创新打出了天下,成为全国笔业第一个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规模、出口创汇、经济效益连续7年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去年完成笔类产品产销量15亿支,产品出口85个国家与地区,贝发商标在56个国家注册。2002年荣获美国STAPLES公司授予的“国际文具产品创新奖”,这块全球600多家供应商中唯一的奖牌说明,国际主流市场认可了中国贝发品牌。
  
  向“黄埔军校校长”敬酒
  在宁波文具行业,人们诙谐地把初创阶段的贝发集团戏称为业内的“黄埔军校”。
  原来,贝发除了为其它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外,自己的人才被同行挖走或者另起炉灶的也不在少数。不久前,邱智铭出席一位员工婚礼,没想到竟有20来个从贝发出去闯天下的夫妻先后走到邱智铭面前敬酒。大伙儿风趣地说,这是在向“黄埔军校校长”敬酒。
  对于这些在公司学到了技术,熟悉了市场,有了经济实力,想尝试自己当老板的人,邱智铭充分理解:“为什么不让人有一个奋斗的机会?贝发应该成为人才孵化器,让学到本领的人去自我发展,这对社会也是个贡献。”
  贝发集团每年用于员工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费用达80万元,仅一期“金钱和你”培训班,贝发一下子派了50名员工参加学习。
  贝发人认为,技术领先是“贝发”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他们不仅要构建国内文具的网链式合作,更要与国际的文具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把竞争变成竞合,这将是“贝发”全面全球化和品牌化的必由之路。
  于是,这些抢注“贝发”的外国公司,如今都成了贝发集团的代理,“贝发”所持的“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庸之策让这些外国公司都成了“贝发”的贴心伙伴。2003年,西班牙的代理只用一年时间就把“贝发”做成了该国笔业的第一品牌,2004年下半年的订单又早早纳入了“贝发”的生产计划。
  
  与成功签约
  “用贝发笔与成功签约”,这句贝发集团著名的广告语的创意,源出自总裁邱智铭一段令人回肠荡气的往事。
  上世纪中,初创时期的“贝发”急于扩大外销市场,邱智铭只身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一连跑了15天,一笔生意也没做成。有些俄国人忒干脆:“我们不接待中国客商!”邱智铭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俄国人这么敌视中国人?原来前段时间这里进了一批中国羽绒服,里面多是劣质羽毛,气得俄国人一把火全给烧了,直到现在还是见了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
  “阿拉偏要做侬的生意”邱智铭也犯了牛劲。凭着毅力和真诚,彼得大帝文具批发公司老板谢尔盖终于接待了他。“这几盒笔你先拿去试试,不好就扔了。”邱智铭也痛快。不料3天后,谢尔盖找到了邱智铭住的一个仓库,连声夸奖“贝发”真棒,“贝发”是中国第一品牌。邱智铭就用自己的贝发笔成功地签了第一份单,同时也萌发了用贝发笔与成功签约的广告词创意。此后,他们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这几年,谢尔盖给“贝发”的订单每年不少于100万美元。
  如今,在俄罗斯,“用贝发笔与成功签约”成为时尚,莫斯科专营贝发笔的商店有数十家,兼营贝发笔的商店有上百家、文具销售点遍布大半个俄罗斯,不计其数。贝发笔最终从被法国、意大利、韩国的制笔企业牢牢占据的莫斯科市场的夹缝中成功地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了关于“贝发”笔业的神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7月12日 第十版)

下一篇:益光谱 上一篇:十年贝发 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