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发集团

旗下品牌BRAND



公司动态

文具洗牌,从广交会开始

作者:贝发集团 浏览: 11869 时间: 2008-11-05

    “文具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这样的观点出自宁波市文具协会会长、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之口,无疑是证实了国内文具行业当前“危”中有“机”的市场格局。

    作为有着“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贸易盛会,第104届广交会在美国次贷危机扩散、中国出口压力增大、外贸企业出口陷入困难的背景下举行,尽管依旧汇集了业内的一批“外贸精英”,但各参展商冷暖自知。

 


    其中办公文具展自2日开馆以来,随着国际采购商的纷纷登场,成交“大户”向贝发、金万年、白雪等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集中的事实已经浮出水面。种种迹象表明:在本届广交会上,文具业“洗牌战”的影响正在加剧并扩散。

“危”中有“机”的文具业

    以往中国企业在广交会上的竞争,总逃不过一个“游戏公理”:低价竞争、恶性循环。而此次“淘金热”却呈现出“别样”的颜色:众厂商均以合作安全和差异化作为“王牌”招揽客户。海外采购方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偏爱、及其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或许正在促发行业变革。

    金融风暴暗流涌动,让中东客商Mr.Mercur更加谨慎地面对潜在的风险,他表示:“那些稳健经营型的中国企业,会成为我们的首选。”据悉,受当前不利因素影响,在国内文具行业的3000余家企业中,一大批过去靠低价取胜的中小外向型文具企业处境艰难,关、停、并、转的比例已高达20%以上。同时,中小型供应商普遍存在的交货不及时、品质不稳定、价格随意变动等通病,也促使海外卖家转而寻求与大供应商开展合作。

    作为龙头企业的贝发集团,成为了这轮客商“回归潮”中“赢家”之一。据邱智铭介绍,由于该企业多年来坚持自主品牌战略、自主知识产权导向和高附加值路线,金融海啸反而为他们带来了很多新客户,除了原有的欧美市场外,从东南亚到非洲,都有了贝发的合作伙伴。销售最能反映了这一趋势:主流市场下达的09年订单,同比增长50%以上。

    邱智铭非常看好文具业的“结构性机会”。据称,今年以来,主流市场及零售终端为应对金融风暴而集体实施了降低库存、大量抛货的举措,事实上已导致一部分热销产品的存货紧缺,其“补单”行为将创造巨大的采购需求;更重要的是,以书写工具为代表的文具产品,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受经济动荡的影响较不明显。“有实力的企业足可临危不惧。”邱智铭神定气闲。

    从貌似情势危急的文具业,邱智铭更多的是看到了机会。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企业

    新型环保材料笔、换囊笔、可注墨棉芯水性笔、MP3工具笔……在本届广交会上,贝发集团拿下了位置最好、面积最大的展位。据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为此次展会的投入远超同行。

    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成为贝发“突围”的利器。在该公司的展位上,各国采购商均对一系列环保产品倍感兴趣。据悉,贝发集团的环保产品完全秉承国际通用的重复使用(Reuse)、减少危害(Reduce)、循环利用(Recycle)的环保3R准则,目前已覆盖从笔类到本册的完整文具产品线,成为其本次参展的5大系列2000余种文具产品中的一大亮点。其中有一款PLA生物塑料书写笔,在堆肥条件下60天内可完全降解,因其采用木薯、秸杆等非粮食类原料制成,与“口中夺粮”的常规玉米笔相比更具优势。


 


    据邱智铭透露,由于采购商大多有环保产品方面的采购预算,这类设计新颖的文具颇受欢迎且价格不菲,有效支撑了公司利润。但在他看来,更值得兴奋的是,贝发集团摸准产业转型的脉搏,切入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已经跨过了从“制造”时代到“智造”时代的产业拐点。

    该企业的利润增长点还不仅于此。截至9月份,贝发已在全球市场完成了一次产品的调价,客户均对8-15%的价格上调予以接受;而当前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对铜、塑料需求旺盛的贝发而言无疑纾缓了制造成本的压力;此外,最近国家在利息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也使这家企业从中大为受益。

    “众多杂小品牌陷入困境,在客观上也给了我们做大做强、乱中取胜的机会。”邱智铭表示,经过本届广交会,贝发的产品优势及客户忠诚度已得到充分的验证。(转载自《中国企业报》)
 
【编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尽管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规模逐年壮大,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今年广交会传递出的信息却稍显悲壮:玩具出口受阻、家具出口铩羽,“中国制造”面临空前挑战。

    然而,祸兮福所伏。仅以文具业为例,一些生产环保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切入高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反倒客观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受益者。

    文具业只是个小行业,但它反映出的发展趋势却不能忽视。几天前,中国上调了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这对于相当一部分外向型企业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然而,文具业的情况也告诉我们,只有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还不足以明显改善企业当前的困境。企业只有学会自己“行云布雨”,才能在外部环境构不成“及时雨”的情况下,为自己有效“解渴”。